新高考模式下,地理科的选择会迎来春天吗?
作为第二批实行新高考地区的学校,我们学校的地理老师缺乏严重,一度需要聘请临时代课教师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老师的工作量往往也高于其他学科,比如高一年级,就有地理老师带8个班级的地理课,在今年新教师招聘中,地理学科招聘的老师是最多,接近10人。地理学科,从这个方面来看,确实迎来了”春天“。
为什么新高考模式下,地理学科会迎来春天?
无论是从第一批选科的浙江、上海两个省市还是第二批选科的山东、海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地理基本上都是学生选择最多的学科。
地理为何深受学生欢迎?这和这个学科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地理素来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既有要理解的自然地理,又有要记忆的人文地理,看似要求很高,实际上考查,却很难深入,自然地理对于理性思维好,尤其是物理好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的,而人文地理,相比历史和政治,更容易得高分。
所以,这个学科,成绩中上游的学生用来提分,和物理化学或者,成绩中下游的学生也会被迫选择,这部分学生会在政史地生四科中进行选择,如果生物学不了,只能选择政史地。
由此导致选择地理的学生人数最多,而选择人数多,赋分相对也更加公平,所以各个分数段的学生,都比较喜欢选择地理和其他学科进行搭配,比如高分段的学生喜欢选择物理或化学和地理搭配,中分段的学生喜欢选择化学、生物或历史与地理搭配;低分段的学生,喜欢选择政治、历史和地理搭配。
二、学生选地理,却不愿意继续学地理
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选择地理,既不是从专业发展角度进行选择,也不是从兴趣爱好角度去选择,而是纯属从得分的角度去选择地理学科。
在”3+1+2“模式下,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础,历史是文史类的基础,而只有很少的专业要求必选地理,选择地理,可选专业是非常少的,即便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园林设计、城乡规划这些和地理相关的学科,也是要求学生选择化学或者地理中一门学科就可以报考。在”3+3“模式下,历史的地位并没有被突出出来,选择地理的可选专业也仅高于政治,和历史持平。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多的学生选择一门将来基本上不再使用的学科,这是否违背了新高考的初衷?是否会对学生和学校乃至产业发展产生影响呢?
记得上一次这么缺地理老师,还是由”3+2“改成”3+3“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正在上高中,因为高三确定高考需要考地理,而学校里因为地理学科非高考科目,长期缺乏地理老师,所以高三时从初中临时调来一个年轻的地理老师,对高考没有任何的研究,结果那一届学生,地理真的悲剧了,这一次改革,又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这得看你的省是哪种高考模式,新高考模式有3+3模式和3+1+2的高考模式。
3+3高考模式是指:语数外必考,剩下理化生政史地六科任意选择3科,共有20种选科组合。
由于理、化、生、政、史、地***用“赋分制”,理化又是理科中很难学的科目,在已经实行的浙江考生看来赋分非常吃亏,而政史属于文史类学科,大家担心大学专业受限制。结果造成“选科焦虑症”!2017年浙江考生的选科物理受冷遇,近两年更冷;生物比较好学所以选择生物的较多;2017年地理选择的一般,但近两年选择地理的不断增加,已经是最受考生“青睐”的学科。
不过,因为担心赋分低不选择物理,报考大学才发现专业严重受限制,所以3+3高考模式并非是最好的高考模式。
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同天发布***用3+1+2高考模式。共有12种组合方式。
3+1+2高考模式,语数外必考;物理、历史必须选择一科;剩下四科生化政地,任选2科。
100%的考生都会考语数外;70%会选择物理;30%会选择历史;剩下四科的选择,就看你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了,生物、地理在大学属于理工科,所以选择的自然多一点。
总之3+3高考模式,选择地理、生物的最多,选择物理的最少;3+1+2高考模式,选择物理的最多。
东北春季不缺水的原因?
是否缺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地表水损失少。
2、冬季降雪多,春季气温回升,有积雪融水补充,有利于保墒。
3、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积水多沼泽。
4、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5、东北地区河流相对较多。
春天到地理蔬菜长得好后几句怎写?
春天到春天到春天到春天花草长得好.杏花朵朵红梨花朵朵白.桃花乐红了脸柳枝笑弯了腰.春天到春天到春天大地美如画.小燕南方回蝴蝶花上飞.百花竞相争艳小草抢发新芽。
春天到 春天到 春天到 春天花草长得好. 杏花朵朵红 梨花朵朵白. 桃花乐红了脸 柳枝笑弯了腰. 春天到 春天到 春天大地美如画. 小燕南方回 蝴蝶花上飞. 百花竞相争艳 小草抢发新芽。
不同气候森林落叶的季节?
热带雨林四季不明显,一般只用雨季和旱季来区分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的树叶是交替落叶,也就是说随长随落,所以基本上很难分出来具体是什么时间落叶的。
不过,因为热带地区分为雨季和旱季,而且热带雨林又有若干种类型,大部分热带雨林的树会在旱季落叶。
常绿林的落叶现象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每年春季气温回暖,常绿林会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这些树种在秋冬季可不通过落叶等凋落形式减少水热损耗。当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此树种在我国多见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过它们落叶换季的时间较短,春天是它们的集中换叶期,每年三四五月,随着气温上升,常绿树新陈代谢也较旺盛,新芽大量长出,老叶也就脱落更新得快一点。有资料显示这种树大概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内,就会陆续完成落叶、长出新芽的过程,只是落旧叶与长新叶是同时进行的,所以看起来一直是常绿的。当嫩叶完全长出来的时候,老叶子就掉光了。因此对于常绿林来说基本也都是四季常绿。
亚寒带针叶林 秋冬季节落叶。
寒温带针叶林是由耐寒的常绿或落叶针叶树种所组成,为我国分布面积广、***丰富的森林类型。主要由云杉属、冷杉属、落叶松属和一些耐寒的松属和圆柏属植物所组成。它是寒温带大兴安岭北部一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这种针叶林能适应寒冷、潮湿或干燥的气候条件,它们分布界限往往是森林上线。寒温带针叶林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另一类为寒温带常绿针叶林。
秋季
落叶植物,是植物学中一个常见名词,与常绿植物相对,在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叶片将完全脱落,枝干将变得光秃秃的没有叶子。落叶性出现的原因如季节及气候有明显关系。由于在秋冬季节温度一般较低,气候亦较干旱及易有缺水情况,致使植物生长停止,叶全部脱落,于翌年再长出嫩叶。 除了于热带及部分温带地区生长的物种较多为常绿性外,其余植物皆为落叶性或半落叶性。半落叶性表示植物同样受秋冬季节气候影响导致生长抑缓,其叶则有部分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