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含义,由来?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中,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
现在地理的含义,狭义上来说是指地理学科,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地理武汉市的由来?
武汉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在离汉口仅30里的府河北岸的盘龙湖畔,就建有古城,其遗址已被发掘出来。可见,自商、周以来武汉地区即是重要的古城镇。
武汉是武昌、汉阳、汉口的合称,即“武汉三镇”的合称。武汉成为统一的大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五大连池的地理位置及名称的由来?
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岩流阻塞河道后形成的火山堰塞湖。按照1980版《辞海》缩印本第34页的“五大连池”条目解释:“一作五大莲池,在黑龙江省德都县西北部”为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年(1719-1721)火山喷发时玄武岩流阻塞纳谟尔河支流白河所形成的堰塞湖。自南向北分为头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衔接如串珠状,故名”。 《辞海》是我国编纂最严谨、考证最权威的工具书,明确指出了五大连池的地名由来是因为五个“衔接”如串珠的堰塞湖(池)而得名。此外还有黑龙江省地方志相佐证。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西部,因5个较大的连在一起的堰塞湖而得名。属黑龙江支流松花江支流嫩江支流讷谟尔河支流白河上的堰塞湖群。五大连池是因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浆堵塞住了白河(石龙河)故道,形成了五个串珠状的火山堰塞湖。 五个池子大多是天然的熔岩嵌底。五大连池的五个湖泊纵长20余公里,容水约1.7亿立方米,五大连池是中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五个池子总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一说18.47平方公里)。
,黑龙江省辖县级市,由黑河市代管,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县,西与克山县,讷河市毗连,南接北安市、克东县,北与孙吴县接壤,西北与嫩江市隔河相望,市域总面积8745平方千米
1983年10月8日,经***院批准,设立县级五大连池市,以德都县的五大连池镇和双泉公社的龙泉大队、良种场为五大连池市的行政区域,市府驻五大连池镇。[15]1996年6月,将德都县与原五大连池市合并为五大连池市
浚县的地理位置及由来?
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卫河蜿蜒纵贯全境,淇河沿西部边界南流,地处安阳、濮阳、新乡、鹤壁等市辐射带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浚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南部。
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
浚县位于河南省鹤壁市,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辖7镇4个街道,县域面积966平方公里,耕地107.6万亩。
至于浚县的由来,浚县古城内的 大运河 浚县段, 黎阳仓遗址 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浚县大佛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造像。浚县泥咕咕被中。
地理的由来?
地理一词来源于希腊语的geographia,其中geo表示“地球”,graphia则表示“描述”或“书写”。因此,地理的字面意思是“对地球的描述或书写”。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从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生态学等自然科学到城市规划、社会经济地理学和人类学等社会科学,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
早期的地图功不可没,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古代的埃及、中国、希腊和罗马等文明都制作了地图和导航工具,并通过之后的探险和征服来不断拓展对地球的认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地理学成为了一门越来越重要的学科,并促进了人类对地球各个领域的认识和了解。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一书中,它指研究地形,考察环境等。《周易》起源于河图洛书,它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从战国时代起就被当做儒家的经典之作。
《周易》中记载:“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
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意思是:语言遵循天地的变化之道,才能合乎天地自然之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才能了解自然变化的奥妙。从引文可知,古时堪舆与天文地理的密切关系。古代的地理书籍还有《尚书》和《山海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