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武汉位于长江和京广铁路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
武汉市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3、气候
中国最大城中湖——武汉汤逊湖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
4、交通
武汉九省通衢人们应该十分熟悉了:已有京广线和在建京广高速线,以及未来沿江铁路线穿城而过,京九线檫边而过,武汉拥有三座特大型火车站.京珠,沪蓉高速汇集在此.由于武汉市是唯一没有健全轨道交通的特大城市,因此城市公交线路十分发达,出行方便.
武汉到底有没有作为第五城的潜力?从地理条件看:一切都太完美?
1、武汉应该不是潜力不潜力的问题,而是恢复自己原有地位的问题,恢复到明清年间四大名镇之首、万商汇聚之中心,恢复到民国时期的比肩上海、超大双城,恢复到改革开发以前,稳居前五、直逼前三的位次就好了;
2、有位不知是搞社科的还是搞统计的答手列出了上十多张表格,列举了武汉一直都是前五的位次的证明资料,包括了建成区面积、非农人口总数、资金总量、GDP总量、人均GDP数量、在校大学生总数、三甲医院数量、快速里程数量、机场吞吐人数甚至连城市公交运量、社会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都列出来了,以雄辩的事实证明,武汉就是中国的第五城,绝对的有理有据,无可厚非;
3、虽然武汉的规模、人口,包括经济、交通、科教都到位了,都前五甚至前三的都有了;但是,要是硬比最重要的GDP、人均GDP、可支配收入,软比城市造血功能、外界印象分、人才吸引力的话;应该说,武汉要想坐稳第五城,绝对还是任重道远的。你就说你是第五城了,重庆、天津、成都、南京、杭州、苏州,还有曾经跟武汉一样辉煌过的沈阳、西安、哈尔滨,甚至就是身边的郑州、长沙认不认你?你有没有北、上、广、深那样的绝对实力?绝对领先?
4、武汉之利、武汉之弊其实都在位置太好,都在央企太多、国企太多。位置太好、九省通衢、南来北往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要从这里经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呀,就是做做转手的交易、做做中转的生意都是一般的偏僻点的城市可望不可即的,所以,一直都有坐享其成、坐地为王的潜意识在里面的;然后,武汉又是国家一直投入的重点,从一五规划、苏联援建时起就是这样的,大机构、大企业、大院校林立,一副舍我其谁、唯我为大的样子,国家关注得太多,自身就有不思进取的潜意思在涌动了;
5、所以说,武汉还是刚刚才缓过气来,处在跟重庆、天津、成都、南京、杭州、苏州同等的追赶北、上、广、深的同一起跑线上;武汉的短板就是民企不足、活力不足,这么好的市场,自身的品牌不多,拿得出手的不带国字号、央字号的企业屈指可数,严重缺乏马云、马化腾、曹德旺、任正非这类重量级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补齐民企的短板、利用地利的优势、抓住内需的机会,放手再搏击五年十年,让市场活起来、火起来,才是武汉立足前五、剑指前三、恢复元气、领跑中部的关键。
不论什么城市,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会越来越少,所谓的发达城市再不改变用工方式,再不改善用工环境,恐怕“用工荒”会不断扩大,甚至会严重影响城市建设!虽然产业转移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但同时还将务工人流也吸引过去。
我估计固定工及产业工人队伍会重新回来了。那种临时工、不固定合日见的现象会越来越少,一些随意辞退、随意辞职的问题会得到改善。国企央企的用工形式会不断地被各类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所***纳。融入城市的杠杆会逐步降低或没有。
鄙人就不看好广州和深圳。什么一线城市,除了北京和上海,广州深圳就谈不上一线城市。或者说那些官员和专家说的一线城市这个概念及其内涵,我不认可不认同。
南京武汉天津西安,不说超过广州深圳,我觉得至少不比广州深圳差。
北京是首都,是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否则北京也没有那么多人向往和看重,上海是经济中心,而且历史上近代以来上海的名声实在太大,所以很多人看得起上海这个超级大城市。
至于广州特别是深圳,鄙人就一直不感冒当然这与鄙人在深圳吃过亏有关,但并非全部如此。
文化和历史,应该是一个城市最深厚的底蕴,没有这两者,或者这两者沉淀不够,不够厚重,就不能称为一流城市。
这就好比一个三流明星,被一帮别有用心的人,刻意炒作,结果成了一流明星,那么这个明星,实际上还是三流明星,两者是一个道理。
有人坚持广州和深圳很了不起,是比肩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我嗤之以鼻。反正在我现实生活中,我听得最多的是,北京上海四个字,就好比清华北大四个字一样,再好比哈佛牛津或牛津剑桥四个字一样,没人会捎带上广州深圳这四字的。
南京还不能成为一线城市?武汉、杭州还不能成为一线城市?西安成都还不能成为一线城市?
我倒是觉得中国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三个地带,北方是北京是中心,京津地区;中部是上海是中心,长三角;南方是广州是中心,珠三角。深圳不是什么中心,不谈。
我的排名是,北京第一,上海第二,南京第三,杭州第四,武汉第五,西安第六,广州沈阳并列第七,天津第八,成都第九,重庆第十,深圳苏州厦门青岛宁波靠后站。
(全文完)
亲,谢谢阅读,请点下关注;
亲,点关容易,原创不易,且点且珍惜;
亲,谢谢你们了。
其实武***不像某些城市一样买榜硬吹自己第几,关键还是看实力,没有实力硬吹自己第几只会招人笑话。那么武汉的实力究竟如何?
城市规模
作为一个老牌大城市,武汉城市体量一百年以来一直都是全国前五的水平。解放前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东方芝加哥,解放后武汉是中南大区首府,一直到现在武汉市区人口,建成区面积,资金总量,大区机构都是全国前五,批复地铁规模全国前五,六环二十四射高架快速路里程全国数一数二,150米以上摩天大楼数量全球第五。
从科教文卫经济等几个方面来说,科教方面,京沪之外,只有南京能与武汉掰掰腕子,自然指数,双一流学科数量,a类学科数量南京占优,但高被引论文,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前万分之一学科,国重,大科学平台,cns论文,近五年新增院士数量武汉占优。无论武汉南京怎么排,武汉至少排第四
医疗 京沪以外,只有广州能够稳压武汉,其他的都与武汉有一定的差距,医院排名,武汉第四,临床重点专科武汉也是第四,虽然武汉三甲医院数量并不占优,但是全国门诊量前十的医院有三家在武汉,说明三甲数量可能只是统计口径有所不同。
产业实力
北上广深之外的城市中,武汉经济总量并不占优,但含金量却非常可观
首先战略新兴产业方面,武汉与北京上海并列全国第一,显示出武汉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卓有成效。研发投入强度是表征城市产业含金量最关键的指标,武汉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位居全国前五,说明武汉产业含金量也是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