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地理位置特点?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区东南25千米的 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这 座佛教艺术宝库处于中国西北戈壁荒漠的一个小小的绿洲之上。最大的特点是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全市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敦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对敦煌莫高窟有什么影响?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而莫高窟能保存至今最大的原因就是干燥。彩绘文物保存最大的敌人,一是水二是光。各种水活动包括渗流水、毛细水等会使壁画表面泛碱、空鼓、起翘、剥落,还会引发各种微生物病害。阳光则会使颜料层发生光氧化、光老化。
莫高窟壁画位于室内,避光,同时气候干燥,因此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