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地理特点?
秦岭是位于中国西北的一座山脉,西起甘肃省境内,东到河南省西部,其中主***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1500公里。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一个分水岭。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全都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
秦岭山地、白龙江流域尚保存连片森林,并有珍贵动物和植物。佛坪为大熊猫产地之一。商洛地区的核桃、岷县的当归等均以高产优质著称。
秦岭在河南省什么地方?
广义秦岭分水岭至渭河南缘,东西横跨渭南、西安、宝鸡的广袤地带。狭义上秦岭北麓界定为秦岭北坡25°坡线以下至0°坡线,并向平原延伸数公里的环山带状区域,其核心部分位于西安辖区内,是与秦岭山前冲洪积扇、秦岭浅山区相近的概念。进入河南后已经只能说是秦岭的余脉了,不在是一条山脉,基本上崤山,伏牛山,邙山都可以说是秦岭的余脉。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 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
秦岭不属于某一个省,它贯穿甘肃、陕西、河南三省。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而广义上的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秦岭自然地理意义?
秦岭是中国的一条山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和西部,是中华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起自甘肃嘉峪关,向东南延伸近两千公里至江苏新沂,横跨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安徽、山西、山东等8个省区。秦岭是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山脉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自然地理界限,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文化价值。
秦岭山脉地理位置?
秦岭是我国东西走向主要山脉中的一列,在我国北、中、南三列东西走向山脉中,秦岭属于中列。秦岭的纬度位置大约为北纬32°至北纬34°左右,经度范围大约为东经105°至东经113°左右。秦岭东西延伸约三千里,南北宽度约为两百里,秦岭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汾渭断裂带的存在,该断裂带位于秦岭北侧,断层运动使得北侧渭河谷地下降,而南侧秦岭不断抬升,形成断块山地。
由于秦岭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断层中的“地垒”部分,相当于是垂直上升而形成的山地,所以秦岭山势十分陡峭,其中西岳华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古语有云“自古华山一条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3771米。秦岭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内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地理分界线中最重要的。
秦岭以北的地形单元是“渭河谷地”,秦岭以南的地形单元是“汉中谷地”,都位于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在地形方面秦岭并不是重要的分界线。秦岭的分界意义主要体现在气候方面,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穿过秦岭,也就是说秦岭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秦岭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属于“半湿润区”。
冬季最冷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也就是说秦岭以南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秦岭以北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年等4500℃积温线穿过秦岭,也就是说秦岭以南地区年积温在4500℃以上,热量带属于“亚热带”;秦岭以北地区年积温在4500℃以下,热量带属于“暖温带”。从气候类型的角度来看,秦岭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秦岭南北都是季风气候,但是气候特征还是有一定差别,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秦岭以北的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在自然带方面,秦岭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秦岭以北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秦岭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也使得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秦岭以南地区的人们以种植水稻为主,耕地属于“水田”;秦岭以北地区的人们以种植小麦为主,耕地属于“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