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冬天如此的冷,那里的人是怎么出门的?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东北人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你,因为我突然忘记在冬天的时候穿什么出门了呢,哈哈,其实说起哈尔滨的冷,那可绝对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冷,不过对于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来说也不就不算什么了,可对于初次来的南方人或者怕冷的人来说在哈尔滨的冬天生活真是一种挑战。也许提问题的人就是南方人吧,哈哈,那么,现在就让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吧。
其实虽然哈尔滨的冬天很冷,但***的政策还是为人民服务的相当周全,比如公交车上的暖风、大多数服务单位的暖风、还有出租车、商场、饭店均有空调暖和,所以其实就算外面寒冷,人们有时需要出门工作学习,还没等身体觉得冷,就会马上进入到一个暖和的空间里缓解寒冷。
再说哈尔滨人冬季穿的棉服、棉裤,那叫一个暖和,那绝对是南方人想不到的厚实,虽说暖和但是绝不臃肿,美女、帅哥依旧可以很帅很美的走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
如果你是南方的小伙伴或者说比较怕冷,也不用担心,冬天可以随身携带一壶热姜水驱寒,也可以选个周末去浴池汗蒸驱寒,这样冬天也不会觉得寒冷了呢。
其实如果偏要说穿多厚才能出门也不好说,因为对待寒冷的体感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如果觉得穿上羽绒服、棉裤、再戴上棉帽子、棉手套都抵御不了风寒那就还选择在网上或者商场买一些暖宝宝,这样的话可能就不会觉得那么寒冷了。
快来哈尔滨体验一下冰天雪地的冬季温度吧!
这个问题还蛮有趣的,就像我们夏天想去三亚度***身边小伙伴们会惊呆一样,总觉得那边夏天热的没办法呆,其实人家还有海风呢,根本就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热。猪猪今天来简单介绍一下哈尔滨的冬天到底是怎样出门的。这个问题一定是从未来过东北旅游的朋友提出的,每年外地客人在零下二三十度室外吃冰棍这件事已经成了常态化,大家没有因为寒冷的天气望而却步,反倒是都乐在其中呢。
哈尔滨的冬天室外要是说不冷那太***了,可大家不会总在外边行走,即使来这边旅游,也都会提前做好攻略,把该买的保暖衣物准备好,三件套不能少,帽子,手套和围脖,因为冬天室外最容易冻伤的地方是耳朵、手,脑袋被风吹到容易感冒,所以先把这三样准备齐全了很重要。人最怕凉到的还有脚底,建议大家如果冬天来旅游一定要买双厚袜子和防滑保暖的雪地靴。衣裤就看个人喜好,习惯随意搭配,只要能挡住寒风、保暖就可以了。
哈尔滨冬天的室外虽寒冷,可进了室内就舒适的不得了,这里的商场、酒店、咖啡厅、餐厅等等都有供暖,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宾馆暖气不热,屋子冷住起来真的很难受,来之前看看评价。
真的很怕冷的小伙伴就随身带一些热帖,热水袋,箱子里放一个保温水杯,来这边多喝热水身上马上就暖和起来了。对于像我们这种喜欢拍冰雕雪景的爱好者,几乎整个冬天都会去各大景区***风,在室外玩开心了会出汗的,而且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取暖房,所以真的没必要担心太多,就给自己一次尽情玩耍的冰雪之旅吧。
试从衣食住行几方面来回答,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
衣:
温度:事实上哈尔滨的冬天差不多从10月中旬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次年四月初的样子,最冷的时候白天最高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夜晚零下三十二三度,事实上哈尔滨位于北部边陲省份黑龙江的最南端,距离较北的漠河抚远满洲里等地还要有一千公里左右(约为哈尔滨到北京的距离),所以其实还好了,比那些地方还是要暖和得多。
哈尔滨应该是地处松嫩平原(对吗?我地理不太好),作为省会城市建设得还不错,冬季不像北京风大,冬天的多数时间天气晴好,蓝天白云,你在屋内像室外天空望去就有盛夏的感觉,所以体感温度还可以,最冷的冬天大家一般这样穿(终于说到正题了)
一般上班公共交通在单程30分钟左右的成人:内衣***+秋衣秋裤+毛衣毛裤(或棉裤,但现在很少有人穿棉裤了)+羽绒服比较厚的外裤+棉鞋(厚底为佳内带皮毛一体)+帽子+围巾
是不是看起来还比较普通呢?有几个特别说明:
1.UGG那类棉鞋不适用,为什么:底薄块大不保暖还滑,下雪也很容易湿掉
2.大衣不适用:哈尔滨冬天风不算大,羽绒衣的功能主要是保暖,大衣主要挡风(北京可以)还很沉重。
3.儿童老人有时候会穿上羽绒裤,保暖更佳,羊绒裤也是不错的选择。姑娘小伙穿单裤单鞋得瑟的也不是没有,但谁冷谁知道了)
4.裘皮:裘皮当然是保暖的,几乎人手一件,但平心而论,穿上班的真不能说是太多
5.室内:有暖气,一般倾向于外套很厚进屋就脱,室温在20~25度的家庭较多,***规定集中供暖的小区室内温度不得低于16度,每年冬天会有温度不达标的小区上各种地方新闻,南方家里冬天动辄八九度十一二度的情况基本没有的,所以南方人来北方家里做客那都是神情舒爽的。
食:
一般的食物就不做讨论了,刚说到了家里暖和,所以很多家庭冬季反而会准备些冷饮或者冷的甜食
比如:冰棍、糖葫芦、冻梨等等。原来冬季北方没有新鲜蔬菜水果,会在秋季搞一堆苹果,成筐的,越到快春季苹果蔫了烂了就剜掉烂的部分就加冰糖煮成苹果水,还有山楂水,那当然是儿时的美味。当然现在也不怎么需要了,都有南方运来新鲜的,同样情况还有冬储大***大葱什么的,小时候家里到秋天要准备800斤左右大***过冬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准备呢。
冬天大街上不时看见有人嘶嘶哈哈的在吃冰棍和啃糖葫芦,在旅游介绍里这就是作为东北X大怪出现的,其实并不违和,你在家里二十几度夏天的气温总不能***光,燥热无比一脑门子汗又捂一堆出门了,当然想吃点凉快的。
住:暖气不再多说了,由于冬季寒冷北方的房子在建设的时候墙皮设计就比南方要厚,打比方北京建筑面积和室内面积比是1.25:1哈尔滨就在1.5:1左右,同样是保暖的设计。但好歹我们也是大城市,北京邻居大妈问我:你们那是不是都是火炕火墙,那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行:
哈尔滨的地铁是近几年刚刚建成通车的,听说在寒冷地带建地铁在技术上更加困难(求大牛补充)因为下面有冻土层,而且哈尔滨原来作为重工业城市军事重地也有很多防空工事(现在很多改了商业街)。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冬天不大方便,坐在四处漏风的大公交上堵一小时,你穿多厚的鞋子都冻得脚疼回家半天缓不过来。所幸哈尔滨也是全国最早推行空调车、公交车自动售票和提高出租车档次(2001年左右基本就没有夏利了,都是捷达)的城市,以开车(单位司机、公共交通司机、货运司机)为职业的人们那驾驶技术都杠杠的,冰雪路面毫不含糊,但即便是这样,由于路滑而造成的刮蹭还是非常常见,如果你平时是开车出门,一个冬天没刮蹭都会觉得这个冬天不完整,哈哈。同样,哈尔滨最近机动车超过了400万辆,城市规划不错基本不算堵车,但是冬天因为大大小小的刮蹭就会堵车更严重些。当然,我们小时候叫“以雪为令”每个单位都有“分担区”一下雪就得带着锹啊扫帚去学校,不但要清扫校内还要扫一部分校门前的马路,马路分担区一般由高年级担任。当然现在也不会了,有专门的除雪公司来做这个事情,***承担费用,每年除雪公司竞标一个固定的服务费拿到今年的除雪任务,需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然后今年雪量少他们就赚,下雪下得多他们就倒霉了,哈哈。当然,除雪公司只负责一类街道和主要干道,二三类街道也有些他们是不管的,我家门前有这么一条路,冬天积雪被来往车辆压实像镜面一样滑,下坡车辆经常溜车发生事故,于是就改了单行。。也是因为冰雪路面的缘故,哈尔滨人买车只要条件允许就会提高预算,初阶的四驱车更加受欢迎如斯巴鲁森林人2.0款,那么后驱车就比较悲催,不大适用于哈尔滨漫长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