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地理类杂志有哪些?
《中国国家地理》,950年创刊于南京,原名《地理知识》,是关于地理的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认识更多的地理知识。
都说要看书,但如果只爱喜欢看爱情***和《国家地理杂志》、《读者》之类的,这些算应该看的书吗?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每个年龄阶段所符合和需要的书籍都有所不同,根据你的文学底蕴和情感需要选择书籍才是正确的。
《读者》
《读者》这一类的读物属于启蒙阅读读物,适合初次接触写作和收集写作素材的中学生,里面的文章大多属于美文,初次看《读者》的文章,很容易被其中的文字语言惊艳。
但仔细想想,《读者》里面的文章风格几乎一样,强调的情感和思想也差不多,里面有些富有哲理的文字语言属于“正确的废话。”到了一定年龄就对这种心灵鸡汤的行文不太感冒了。
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往往是为提升工作能力而选择的书籍;
一种是兴趣阅读,我们所说的读书能提升气质、修养的等等都是兴趣阅读。
既然是兴趣阅读,北斗君觉得,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并没有不对的点,之前有听过一个资深编辑诉说,他在从事编辑行业前,只喜欢阅读新闻报纸,而这对他后来的文风产生了很大作用,书写的内容条理清晰、缜密,阅读起来非常顺畅。
阅读兴趣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的,而阅读喜好是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的。为了追求大家名作,而丢掉了阅读兴趣,就得不偿失了,更何况你喜欢的内容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呀,为什么会产生疑问呢。
首先要声明一下,书和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喜欢看什么书除了和自己的兴趣与性格有关之外,其实还和自己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小时候比较喜欢看一些***和神话的书,青年时除了与自己专业或工作有关的书以外,一般比较喜欢看一些爱情生活题材的书,中年以后的分化是最大的,各种各样的都有人喜欢,老年之后一般就是生活养生,时政新闻之类的比较多。
不管是哪方面的书,我觉得你首先自己要过滤一下,哪些书是带有正能量的,哪些是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有帮助的,哪些是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这样才会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安排,毕竟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我们常说的要多看书,其实是要多看一些好书,尽量將兴趣范围扩大,这样才能培养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回到话题,爱情之类的书,如果你是未婚人士,可以看一些,但不必花费太多时间,除非你想做这方面的专家。《国家地理杂志》是介绍全球地理,气候和物种方面知识的,《读者》是生活类书籍。从这些情况来看,你还可以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以增加你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一些了解。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你有帮助。
谢邀。
什么事都怕对比,你要说看爱情***不好,可能是和读有内涵的***比;你要说读有思想***牛逼,和读经典比又都是渣渣;而不论读什么总比不读好。
张爱玲不也说过么,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瞅瞅这三类书,讲到最低级的,很多人认为是爱情***,这句话其实是有点武断的。爱情***也分为三六九等,比较牛逼的像张爱玲写的《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就比较有意思,次的像《微微一笑很倾城》,虽然没啥内涵但是也能让人看着放松心神。建议是可以看但不要老是看,其实人总会长大,我们也不会老是爱看《微微一笑很倾城》,等过了这个年纪给你看也不想看了,这样一想反而要怀念它了。
关于《读者》
《读者》是我以前很喜欢看的,里面有故事有鸡汤有奇闻也有有意思的散文,比较适合青少年看吧,但你会发现到一定年龄还会慢慢放下它,这个年龄指的时候心里年龄和三观塑造的时间。
比如说,你还在思考一篇好作文怎么写,那你可以看《读者》,你也会爱看它;后来,你在思考艺术论文怎么写,你会随手翻翻它,好像看也有意思;再后来你在想该怎么解读木心的《素履之往》,那你也就不爱看《读者》了。因为你不再是个读者,你在往学者的路走;再到后来,你钻研“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或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时就微微一笑,在座的都是辣鸡啊~
关于《国家地理杂志》
说实话,作为文科生外加上美术艺术生,我不太喜欢看理科或者地理书,于是我去查了下《国家地理杂志》。发现它叫《中国国家地理》属于月刊,而且我TM有了一种买本来看看的冲动,真是难受......
我就爱看各处风景故事风貌人文的书,对于这样的书完全没有抵抗力的说!它是以“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阅读性和知识点get的很到位,对比我以前看多的《西藏》有点类似。
对于爱看《中国国家地理》老哥,有机会来探讨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