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博物馆地理位置?
盐池博物馆地址位于宁夏盐林南路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内,联系电话为0931-2325049。
周边交通便捷,途径多条公交线路,包括盐池4路等,公交站有革命烈士纪念园。
盐池县博物馆位于盐池县城关镇东南隅,是1951年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中死难的盐池籍烈士而建。1***8年重修的纪念塔,呈八棱锥状,高十九米,正面镌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馆有什么展览?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展览主要有,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涵盖地学各领域。藏品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成立于1916年。
很多博物馆对馆内藏品文物照片有版权,请问这是否合理合法?
按照法理精神,拍摄照片当然是有版权的。博物馆拍摄了文物,主张对这样的图片拥有版权,无可厚非。
但是,这里面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以博物馆的性质、社会定位,博物馆是否适合主张版权?
我国博物馆基本都为国有,性质为非盈利,换句话说,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国家支持这样的机构用自己的馆藏服务社会,怎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好这个服务,或者说,对社会的服务做得好不好,这是对博物馆的基本衡量。
这种社会定位下,博物馆主张版权是非常怪异的事情。
比方说,博物馆把图片让给企业,企业由此盈利,这是对社会最好的回馈。
博物馆制作***图片,让企业研究后设计出很好的产品,更是对社会最积极的支持。
对国有文物的价值开发与应用,是全社会的事,博物馆是提供基础支持的,博物馆应该努力把这个事做好,降低社会使用文物应用的成本,而不是制造门槛,主张版权。
因此,我认为博物馆放弃版权才是正道。
关于版权的问题,在我国列于《著作权法》中。一般来说,博物馆对馆内藏品文物所拍的照片,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享有著作权!即有摄影师的创作性元素融入其中,比如角度的选择、空间的构图、明暗的对比、色彩的调节等,而使该照片具有了一定的原创性,这样的照片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各地博物馆出版的藏品图录等,一般认为,就资料的选择及编排而言,是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应认定为编辑著作,能够视为独立的作品进行著作权保护。
对于过了著作权保护期、已属公共所有的藏品,如果他人要利用的话,比如自行拍照,需要得到博物馆的允许,这涉及到机构管理权的问题。
就如同石油、森林、矿产等***一样,虽然权利归属于公共所有,但在实践中,使用权只能由国家委托的管理机构具体行使,而且具有排他性。因此,除著作权外,博物馆在藏品的管理权方面权责自负,也就有了自行决定其是否同意或禁止他人利用的权利,比如对文物的拍照。
就目前而言,我国历史文化艺术类博物馆中展出的藏品,尤其是已过著作权保护期的藏品,都允许观众进行拍照,前提是遵守馆方的要求,比如不能使用闪光灯等。当然有些展览也禁止观众拍照,比如现当代艺术展,尤其是一些中外合办的展览。
这里顺带把博物馆所藏文物的著作权说一下。
一、藏品的著作权都包含了哪些内容:
1、藏品的著作权(知识产权),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均属于著作人身权,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比如唐伯虎的画作,上述四项权利永远属于作者所有。
2、藏品有形财产的所有权(物权),即以作品为对象的财产利益。主要包括13项:***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 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生前加死后五十年,财产权可以通过许可或转让给他人使用,获得一定的报酬,实现版权价值。
二、博物馆所藏文物的三种著作权类型:
1、著作权保护期届满的藏品,已经成为公共版权,任何人在不侵犯作者人身权的情况下均可使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版权问题。比如《清明上河图》,就不存在版权的问题。
2、著作权处于保护期,且博物馆已被授权成为版权财产权人,博物馆可以在授权范围内开发或者进行授权开发使用。比如徐悲鸿纪念馆拥有徐悲鸿《奔马图》的版权。
3、著作权处于保护期,但博物馆并未获得授权的藏品,实质上博物馆也无权使用或授权。比如国家博物馆藏《开国大典》油画,版权属于作者董希文及其合法继承人。
注: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这是一个于国情、于法制规范都不十分严谨的规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物层出不穷,繁花似锦,同类型品种亦丰富多彩。怎么样的版权图片,能去规范历史文物在民间的遗存与使用?。
谢谢邀请!
有的博物馆精品,不允许拍照,一种是为了保护文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怕社会上大量仿制,造成文物的知名度下降,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为了版权和博物馆独一无二性!
这样也有它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明文化的传播!
个人认为不合理,合不合法要看《文物法》怎么规定解释。
这个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第一,从作为普通民众和普通的从业者这个角度出发,我是没有发言权和话语权的。博物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是属于学术领域的,因为在人的发展层面来讲这是断层的,话语权在已经出头的人的手中,下层的人很难熬到上层了,所以不具备话语权和发言权。看似第一点是跟这个问题没什么关系,其实并不然。因为在第一点中,涉及到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版权是不是要面向公众,公众也包括了从业者。
第二,经常会在相关的***剧中看到这样一句台词:文物上交国家。文物是国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文物背后历史文化应该是国民所有,这包括照片的版权、包括解读文物等各个方面。但是目前显而易见在学术圈里是非常不认可这一点的。平时观众在展厅中拍摄的文物有时候都会遭遇一些事,说文物拍摄者归博物馆,这本身也很……2017年7月,台北故宫博物院送给所有中国人一份大礼。馆藏7万张标清、1640张***文物图片,附朝代、规格介绍,供全世界网友***,且允许商用。
粗略计算下,按照广告行业宣传用图2000元/张计算,哪怕每张图仅被用一次,相当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放弃版权费高达1.4亿人民币。
尽管很多人并不关注,但台北故宫博物院仍执着地表达自己温暖的声音:不希望珍宝只是博物馆内冰冷的文物,而应是全民共享的温暖疗愈物,同时还是让大家致富的宝物。表面无力的一句话饱含对整个民族的担当。
显然内地这边的学术界这边是非常排斥这点的,考古发现成果也是仅仅把握在领队手里,什么时候研究和图片能面向公众,什么时候能走进博物馆展示,其实真的一种是遥遥无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