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历史等发展学科的教学,是积累知识为重,还是以提高探究能力为重?
初中地理、历史等发展学科的教学,到底是以培养兴趣、积累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为重?
近些年来,尤其是轰轰烈烈地推行“高效课堂”以来,不同级别的专家、权威们,似乎是“英雄所见略同”的缘故,都把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当作了重点,而忽略、淡化(甚至是仇视)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积累。
我感觉,这种做法实在是本末倒置,或者叫做揠苗助长,有悖事物发展的常规。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量变与质变的过程。要提高学生的在某些学科上的素养,应该先注重他们该学科知识的本身的积累,当他们的该学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后,自然而然,他们在该领域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探究欲望自然就会增强,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略加引导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稍稍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就是了,根本就不用(或不能)喧宾夺主,过分注重学生的探究。否则,我们的学校学科知识上的教学就会变成了对学生夸夸其谈的培养,我们培养的也大多是些华而不实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之类的畸形的学子,给学生的在高中学段以上的在该领域的学习制造了巨大的障碍——他们缺乏牢固的该学科、领域的最基本的知识。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当然也非常重要,培养和提高的关键时期不在初中,而应该在高中以上学段,当我们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该学科、领域的较为厚实的基础以后。否则,孩子们的精彩的探究与讨论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究难以长久,难以壮大。
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的行事,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得不偿失的。
初中地理历史等发展学科的教学当然以积累为重,主要原因如下。
1,初中年龄比较小,记性比较好,大部分孩子刚接触地理,历史等发展学科,应该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在短期内积累足够的理论知识。
2,中考很重要,决定了高中是否重点,间接影响高考成绩,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环境很重要,一个充满竞争的学校,一个教学质量好的学校对学生影响更大,基本决定了高考的成绩。
3,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盲目探索很难有什么成就。最后变成浪费时间,毕竟像牛顿,爱迪生那样的天才很少,普通人还是最好先积累理论知识,在去探索。也就是学会了走路,再去学跑步。
因而个人觉得初中阶段,还是应该以积累知识为重,毕竟在我国成绩最重要,虽不能决定命运,但是能影响命运。等到了大学再去探索不迟,没有压力,总有足够时间,拥有一定理论知识,能更好的探索。——花湖资讯通